精品为您呈现,快乐和您分享!

移动端

收藏本站

无我手游网

当前位置:

首页

  >  

资讯中心

  >  

《大山的女儿》:真实故事改编,网友直呼‘泪崩’!脱贫攻坚的动人史诗

《大山的女儿》:真实故事改编,网友直呼‘泪崩’!脱贫攻坚的动人史诗

来源:互联网 更新时间:2025-04-03 18:10:36 小编:无我手游网

《大山的女儿》是一部以真实人物黄文秀为原型创作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,讲述了黄文秀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,回到家乡广西百色担任驻村第一书记,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。该剧自播出以来引发强烈社会反响,豆瓣评分高达9.1分,被观众誉为‘最催泪的主旋律剧’。本剧不仅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担当,更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真实的情节,让观众深刻理解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。

真实人物原型:黄文秀的感人事迹

黄文秀是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,2016年放弃留京机会,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。2019年6月17日凌晨,她在返回驻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,年仅30岁。剧中杨蓉饰演的黄文秀高度还原了这位‘时代楷模’的工作和生活细节,包括她走村入户的笔记本、为村民解决的实际困难等。黄文秀被追授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’、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’等荣誉称号。

艺术创作:如何将主旋律拍得动人

导演雷献禾采用纪实手法拍摄,全剧80%场景在黄文秀工作过的百坭村实地取景。编剧团队历时两年采访了200多位与黄文秀共事过的干部群众,收集了大量一手素材。剧中没有刻意煽情,而是通过‘帮贫困户改厕所’‘解决橘子滞销’等真实事件展现扶贫工作的艰辛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当地村民多数由本人出演,桂柳方言的使用更增添了真实感。

社会反响:为什么能打动年轻观众

数据显示该剧35岁以下观众占比达62%,B站相关视频播放量超千万。年轻观众评价‘看到了理想主义的光芒’‘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’。剧中黄文秀的‘扶贫日记’金句被制成表情包广泛传播,如‘扶贫不是施舍,是唤醒’‘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’。中国传媒大学专家分析,该剧成功打破了年轻群体对主旋律剧的刻板印象。

脱贫攻坚的微观叙事:一个村庄的蜕变

剧集详细展现了百坭村从‘贫困发生率22%’到整村脱贫的全过程。包括:建立村集体经济(砂糖橘种植园)、改造危房、修建蓄水池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等具体工作。特别刻画了懒汉黄元军、留守老人蒙奶奶等典型人物的转变过程。这些细节让观众直观了解‘两不愁三保障’‘精准扶贫’等政策如何落地实施。拍摄地现在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,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.2万元。

文化价值:新时代青春之歌

该剧入选‘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电视剧展播’,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‘五个一工程’奖。与《山海情》等剧共同构成了脱贫攻坚题材影视作品矩阵。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价其‘开创了英模剧的新表达’。剧中黄文秀常说的‘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’成为网络热词,激发了许多大学生投身基层工作的热情。2023年报考广西选调生人数同比增长37%。

《大山的女儿》通过真实细腻的叙事,让观众看见脱贫攻坚伟大工程中普通人的奉献与牺牲。它不仅是向黄文秀的致敬,更是对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礼赞。这部剧告诉我们:真正的英雄主义,是把青春献给最需要的地方。建议观众结合黄文秀生前撰写的《扶贫日记》和央视纪录片《文秀,你好》观看,能获得更立体的认知。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,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传承。

相关游戏